欢迎访问龙岩市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2021年8月31日   在线投稿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科协简介 公告通知 重要新闻 科学普及 学会活动 科技人物 基层动态 政策法规 科普博览 科普惠农 文件下载
j 龙岩市科学技术协会 >> 锟斤拷锟竭凤拷锟斤拷 关闭窗口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龙岩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6/10/12 浏览次数:1636

                                            龙政综〔2016〕18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岩高新区)、厦龙山海协作经济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

  现将《龙岩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龙岩市人民政府

                                                                  2016年9月26日

  (此件主动公开)

                           龙岩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2016~2020年)

  2015年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龙岩市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的比例达5.6%,比全省低0.5个百分点。为实现2020年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体目标,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闽政办〔2016〕128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市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快速发展,建成适应新常态下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体系,通过实施“四个行动”与“六个工程”使我市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力争达到10%,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与我市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龙岩要求相适应。

  ——促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求,突出工作主题,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宣传普及高新技术、绿色发展、健康生活等知识和观念,促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动依靠创新驱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跨越提升。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学习实践能力明显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意识和决策水平不断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者的科学生产和生活能力快速提高,城乡之间、县域之间公民科学素质差距以及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与省内部分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公民的科学素质显著提升。

  ——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教育与培训体系基本完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机制逐步建立,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科普产业发展步伐逐步加大,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青少年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增强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科技教育水平提升。

  ——完善高等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大学生创新创造创业激情,提高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就业创业的能力。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学校科技教育和校外科普活动有效衔接。

  措施:

  ——开展义务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完善中小学科学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的指导。增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的横向配合。重视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到2020年全市中小学“三通两平台”实现全覆盖。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

  ——开展高中阶段的科技教育。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研究性学习与科技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综合实践等活动,通过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大力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促进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互动衔接,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和应用人才的培养方式,建设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强化中等职业学校科技教育,系统提高学生科学意识和综合素养。

  ——开展高等教育阶段科技教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在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活动。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和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大力开展“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和“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为青年提供将科技创意转化为实体成果的渠道、平台。

  ——大力推进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坚持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展映展评等竞赛活动。广泛组织开展校园科技节、科技周、科普日等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参与高校科学营、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积极拓展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渠道,鼓励中小学校利用各类科普场馆及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开展科技学习和实践活动。组织流动科技场馆、科普大篷车深入校园开展科普活动,努力实现所有中小学科技教育活动全覆盖。加强各类家长学校和青少年科普阵地建设,开展科技类亲子体验活动,搭建传播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的新平台,提高家长的科学素质。广泛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均衡配置科技教育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科技教育、科普活动融合发展。推进优质科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帮助青少年正确合理使用互联网。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少年科普活动,满足青少年对科技、教育信息的个性化需求。面向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科技辅导、心理疏导、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阅历、增长见识。

  分工:由市教育局、团市委、市科协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卫计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体育局、市旅游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社科联、市妇联、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市消防支队等单位参加。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围绕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粮食安全等,贯彻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普及高效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乡村文明等知识和观念。

  ——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推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服务现代化。

  ——着力培养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到2020年,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0万人。

  ——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科普工作的支持力度,大力提高农村妇女和农村留守人群的科学素质。

  措施:

  ——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站(所)、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等在农业科技培训中的作用,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星火科技培训、巾帼致富种子工程培训等,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组织要积极开展承接职业农民培训等科技服务。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日、科技周、食品安全宣传周、世界粮食日、健康中国行、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等各类科普活动,大力普及绿色发展、安全健康、耕地保护、防灾减灾等科技知识和观念,传播科学理念,反对封建迷信,帮助农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健康素养,建设美丽乡村。

  ——切实加强农村科普公共服务建设。将科普服务站、科普宣传栏等科普设施纳入农村综合服务设施、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等建设中。加强文化与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培训1783名文化与食品安全协管员。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积极开展“银会合作”,发挥优秀基层农技协、农村科普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的服务力度。

  ——加快推进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增强农民使用电子设备和互联网的兴趣。加大对循环农业、创意农业、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宣传推广力度,鼓励和支持农村青年利用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建设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园、示范乡镇、示范村、服务站点。在乡镇所在地的行政村布设50个“科普智慧云”互动大屏,推广“科普中国”乡村e站,开展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素质。

  ——充分发挥机关驻村干部在农村科普中的作用。壮大驻村干部的队伍,广泛动员科技人员发挥职业专长,到农村开展科普活动和创业服务,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水平,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科技创业和精准扶贫。

  分工:由市农业局、市科协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卫计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质监局、市体育局、市安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市消防支队等单位参加。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将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引导更多劳动者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活动。

  ——围绕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生产方式转变,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引进培养高层次产业人才,广泛开展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进城务工人员及失业人员的培养培训活动。

  ——推动职业技能、安全生产、信息技术等知识和观念的广泛普及,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生产和健康生活能力,促进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提升。

  措施: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积极组织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开展高级研修、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岗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等工作。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作用,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参加跨行业、跨学科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

  ——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构建企业为主体、技工院校为基础,其他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举的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城镇全体劳动者,开展订单式、定岗、定向等多种形式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和创业培训,努力消除劳动者无技能从业现象,提高城镇劳动者安全生产意识。

  ——广泛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培训教育。大力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春潮行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家政培训、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名师带高徒等活动。发挥企业、科普机构、科普场馆、科普学校、妇女之家等的作用,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广泛组织开展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的稳定就业和科学生活能力,促进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助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宜居。

  ——大力营造崇尚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职工技能大赛、科技创新创业大赛、青年岗位能手评选、“讲理想、比贡献”、“最美青工”、智慧蓝领、巾帼建功等活动,组织企业职工参与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最大程度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释放职工创新潜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

  分工:由市人社局、市总工会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卫计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质监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安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市消防支队等单位参加。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致力于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执政水平、科学治理能力、科学生活素质,大力加强科学理论、以及科技革命、与产业升级等前沿科技知识的教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的培训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养,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推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更好地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进。

  措施:

  ——明确科学素质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有关部署要求,切实加强党政领导和部门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的教育培训,突出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科技知识的学习培训以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养。

  ——创新学习渠道和载体。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的学习。推进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教育培训方式,鼓励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通过网络培训、自学等方式强化科学素质相关内容的学习。在干部培训教材建设中强化新科技内容的编写和使用。

  ——强化领导干部考核和公务员录用体现科学素质内容。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有关要求,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职考察、年度考核中,强化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内容。

  ——广泛开展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积极邀请院士专家举办科普报告会、科技讲座,加大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网络在线科普活动力度。每年安排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研场所实地参观学习,参与各类科普活动。

  ——加大科技宣传力度,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优势,增加科技宣传版面和时段,用好用活新媒体工具,大力传播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

  分工: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经信委、市卫计委、市环保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质监局、市体育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社科联、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市消防支队等单位参加。

  (五)实施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任务:

  ——落实科学教师培训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科学教师科学素质和科技教育水平。

  ——切实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对象的科技教育和培训需求。

  ——完善科技教育培训基础设施,不断提高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场所的利用效率,保障科技教育与培训有效实施。

  措施:

  ——加强科技教育师资培训和研修。龙岩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科技教育等专业或相关课程,各级教师进修学(院)校加大力度培养更多科技教育师资。加强对幼儿园、农村中小学中骨干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并定期开展业务交流。

  ——改进科技教育教学方法与内容。结合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科技教育模式。切实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引导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接受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在线科技教育。

  ——强化科技教育与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层和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合理规划布局现有城乡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场所,不断提高使用效率。积极推进中小学科技教育网络资源建设,不断丰富网络教育内容,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广泛共享。

  分工:由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体育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社科联、市科协、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市消防支队等单位参加。

  (六)实施社区科普益民工程

  任务:

  ——积极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促进社区居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并全面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力提升社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社区科普服务设施融合发展,推动城镇常住人口科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措施:

  ——广泛开展社区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深入开展科普日、科技周、食品安全宣传周、以及科技、文化、卫生、安全、健康、环保进社区等活动。组织开展社区气象、防震减灾、燃气用电安全、消防、电梯安全以及社区居民安全技能、老年人急救技能培训等各类应急安全教育培训活动。面向城镇新居民开展适应城市生活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帮助新居民融入城市生产生活。

  ——不断改善社区科普基础条件。推动基层服务中心融合发展,在新建及现有的基层服务中心中拓展科普功能。在城市社区布设140个“科普智慧云”互动大屏,继续推进社区科普活动站、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科普学校建设,切实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和人员建设,充分发挥科普基础设施作用,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各类科普活动。

  ——促进形成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居民参与的社区科普新格局。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坚持每年表彰7—10个科普示范社区,推动科普示范社区蓬勃发展。动员驻区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相关单位开发开放科普资源,支持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和科普志愿者组织的作用,组织和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科普活动。发挥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岗、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以及在社区有影响和号召力人士的带动作用,加强社区科学文化建设,助力和谐社区、美丽社区建设。

  分工: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民政局、市科协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卫计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市体育局、市安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社科联、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市消防支队等单位参加。

  (七)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

  任务:

  ——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推动实现科普的理念、内容、表达形式、传播方式、组织动员、运行和运营机制等的不断创新。

  ——科普创作与优质科普作品引进并重,提升科技传播能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实现多渠道全媒体传播。

  ——积极推动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农村等的落地应用,提升科技传播精准服务水平,满足公众泛在、个性获取科普信息的需求。

  措施:

  ——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加快推进“科普中国”、“福建科普”等微信平台推广和“科普智慧云平台” 科普互动大屏在社区、农村和学校布设建设步伐。同步在各级电视台节目中开设《科普之窗》栏目,播放优质电视科普节目。配合做好建设福建数字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集成共享社会化科普资源工作。积极组织参与各类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网络竞赛,促进科普活动线上线下结合。

  ——繁荣科普创作与引进优质科普资源并举。重视优秀科普原创作品创作和科普创作人才培养,支持开展科幻、动漫、视频、游戏等科普创作和引进工作,加强科普创作交流与合作活动。

  ——强化科普传播协作。加大各类新闻媒体科技宣传力度,在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媒体制作和播放更多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时效性强的科普作品,努力实现科普信息多渠道全媒体传播。

  ——落实科普信息落地应用。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科普精准化服务模式,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资源送达目标人群。加大对基层、农村群众及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科普信息服务定制化推送力度。

  分工:由市科协、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牵头,市委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卫计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质监局、市体育局、市安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社科联、市气象局、市地震局等单位参加。

  (八)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任务:

  ——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提升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实现科普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推进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公众参与科普的途径和机会。

  措施:

  ——完善现代科技(普)场馆体系。推动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市、县(市、区)基本建设计划,加强对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设计和指导,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实体科技(普)馆为基础,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为拓展和延伸的科技(普)场馆体系。集中力量推进市科技馆功能改造与布展开馆,推动上杭县科技馆开馆,促成连城县科普馆建设,促进其他各县(市、区)已有科技(普)场馆的改造升级与利用率的提高。积极发展行业(产业)科技(普)馆,加快布局农村中学科技馆建设。扎实推进流动科技馆巡展工作,实现在各县(市、区)每2年有1次巡展的机会;力争科普大篷车的保有量达到7辆,活动和服务范围基本覆盖所在县(市、区)的所有乡镇。积极推动科普服务站、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室、科普学校、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以及社区科普大学及分校的建设,提升各类基层科普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切实推进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林业、地震、气象、消防等行业类、科研类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制定和完善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制度,加强工作考核和动态管理,提升服务能力。到2020年,全市力争完成10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25个以上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

  ——推动社会科普资源开发开放。建立完善社会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动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各类培训基地和文化场所等增加科技教育内容,引导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动植物园、旅游景区、气象台(站)、地震台、消防队等公共设施增强科普功能。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科技类设施,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对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车间)或展览馆等,建设专门科普场所。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开展科普活动。

  分工:由市科协、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经信委、市卫计委、市住建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质监局、市体育局、市旅游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市消防支队等单位参加。

  (九)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

  任务:

  ——增强科普产业化意识,促进科普产业健康发展,提升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有效支撑科普事业发展。

  措施:

  ——推动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依托科普机构、科研机构、产学研中心、高新企业等建立科普产品研发中心,开展科普产品和服务研究与开发,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科普产品转化。探索科技创新和科普产业结合的有效机制。

  ——加强科普产业市场的培育。以公众科普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优化和调节作用,利用科普活动、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科普机构等的有利条件,加大政府购买科普产品和服务的力度。

  分工:由市科技局、市科协、市经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卫计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体育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社科联、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市消防支队等单位参加。

  (十)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任务:

  ——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培养与管理。不断壮大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优化科普人才结构。不断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科普人才的知识更新和能力培养力度,增强适应现代科普发展的能力。

  措施:

  ——强化科普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依托龙岩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各中职学校、科研院所、科普组织、企业与相关机构建立完善科普人才继续教育基地,开展科普人才补充新知识、扩展新视野、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加强科普专业队伍建设。结合科技教育和课外科普活动,重点在中小学、科普场馆、青少年宫等建立专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推进农村文化与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明确科普职责,加大培训和考核力度。结合社区科普设施和活动建设,组建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企业团委、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的作用,结合职工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和各类科普活动,培养和造就一批企业实用科普人才。

  ——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制定并完善科普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度,组织开展科普志愿者交流、培训、经验推广等工作。搭建科普志愿活动服务平台,规范记录科普志愿者的服务信息,建立完善科普志愿服务激励机制。鼓励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中学生、传媒从业者参与科普志愿服务。建立健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科普志愿者动员机制,发展应急科普志愿者队伍。

  分工:由市科协、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经信委、市卫计委、市民政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质监局、市体育局、市安监局、市旅游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社科联、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市消防支队等单位参加。

  三、组织实施

  ——分级负责,各司其职。市、县(市、区)政府分别负责组织市本级与各县(市、区)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市、县(市、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研究解决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协调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方案的分工安排,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市、县(市、区)科协要充分发挥枢纽型组织特色,切实担负起协调联络和日常沟通职责,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建立共建机制。市科协将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建立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机制,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督促检查机制。每年期组织开展《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督促检查工作,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的落实和完成。

  四、保障措施

  ——政策保障。在全市和各县(市、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以及有关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法律法规中,体现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政策保障。

  ——经费投入。坚持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市、县(市、区)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到2020年,被命名为全国和福建省科普示范县(市、区)的年人均财政科普经费达到2元。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国家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加强科普经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经费等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考评,确保专款专用和使用效果。

  五、进度安排

  ——启动实施。2016年,推动和指导各县(市、区)制定“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并启动实施工作。做好“十三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动员和宣传工作。

  ——深入实施。2017-2020年,持续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和重点工程建设。针对薄弱环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任务和目标的完成。

  ——总结评估。2020年,结合上级督查工作,组织开展对全市“十三五”期间和《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和全面评估。
    
    (转自龙岩政府网)
   

  


福建龙岩市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38052号-1  闽公网安备35080202351420号  访问量:3539672
主办:福建龙岩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龙岩大道1号市行政中心东附楼4层  邮编:364000
电话 :0597-3213020  传真:0597-3213011  电子信箱:fjlyskx@163.com  技术支持:福建创高科技有限公司